攀枝花市推行“视频办”为基层减负赋能
来源:攀枝花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5-02-25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24
攀枝花市推行“视频办”为基层减负赋能
近年来,基层面临着“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为有效破解这一难题,实现基层工作人员“不跑路”,企业群众“就近办”,市政务服务管理局积极探索创新,运用互联网技术,推行“视频办”模式,实现为基层减负与提升政务服务效能的双赢。
一、小马拉大车,减负基层显成效。一是精简流程,释放人力。在传统政务服务体系下,基层承担着大量代办任务。以残疾证办理为例,从收集申报材料,到分类整理、初步审核、上报上级部门,再到后续跟进反馈,基层工作人员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视频办”模式推行后,群众可直接通过视频与上级业务部门对接,咨询问题,提交材料,基层工作人员只需进行前期指导,极大精简代办流程。二是业务协同,降低压力。以往基层工作人员需兼顾民政、社保、医保等多领域业务。如异地就医备案,群众因不熟悉流程常多次往返,基层人员需解答各类复杂问题,压力很大。通过“视频办”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部门,群众通过视频连线对应业务部门专业人员,获取准确指导,基层人员协助引导,业务压力大幅降低,工作质效可大幅提升。三是优化沟通,提升效能。以往基层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有时会因信息不对称导致业务延误,现在通过视频直接对接,业务疑难及时解答,办理进度实时反馈,协调成本降低,业务办理更顺畅。
二、群众少跑路,办事便利暖人心。一是打破时空限制,随时可办。“视频办”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无论是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和手机,就能随时跨区域与政务服务人员视频连线办理业务。攀枝花市蜀物致远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唐先生在攀枝花市西区行政审批局政务服务大厅“视频办”窗口,通过视频与市级政务服务大厅连线,仅用20分钟就完成了建设工程档案竣工验收备案预审。二是简化办理环节,快速办结。以往办理一些政务服务事项,需要企业和群众往返多个部门,提交多套材料。“视频办”整合了业务流程,通过视频一次性完成业务咨询、材料审核等环节。针对省市重点项目,建立“一对一”服务专班,安排专人全程跟踪服务,根据企业需求,定制“项目预审”服务方案,提前征集所涉及发改、住建、自规相关部门预审意见,提供优先办理、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截至目前,组织市级有关审批部门对中钛徐家沟铁矿地下开采等9个省市重点项目梳理审批流程、开展项目预审,单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提速均达70%以上。三是提供全程指导,贴心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提供贴心的上门服务;对于不太熟悉线上操作的企业或办事群众,安排工作人员全程陪同办理“视频办”业务,确保每一位服务对象都能顺利办事。结婚已经五十余年的张老先生夫妇在西区政务中心补办结婚证时,系统里没有找到他们的婚姻档案记录,需要到西区档案馆调档案,由于张老先生夫妇年龄大、腿脚不便,西区“视频办”窗口与西区档案馆开通视频会议,结合异地音档的模式,通过视频形式由张老先生亲自申请了职工档案查询。半个小时后,张老先生夫妇如愿补领到结婚证。
三、操作简单,高效服务展新貌。一是无需额外设备,普及性强。“视频办”充分利用职工、群众常用的手机,无需购置专业设备。通过微信视频通话、腾讯会议等大众软件即可实现,极大降低了使用门槛。在偏远乡村,群众也能轻松使用“视频办”,目前“视频办”覆盖范围已达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正在向村(社区)延伸。二是操作步骤简洁,上手容易。微信视频办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要有网络,办事群众就能通过手机视频与政务服务人员面对面交流,直接对话,告别电话里说不清楚、文件里写不明白的困扰。微信视频办让政务服务从“线下慢节奏”变成“线上加速度”。三是组建专业队伍,服务优质。在市、县(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视频办”综合窗口,选拔培训14名业务精通、服务意识强的工作人员组建专业队伍。通过“视频办”打破服务隔阂,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