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西区行政审批局采用“加减乘除”法全力促成“办不成”的事“办成”

来源:攀枝花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发布时间:2021-11-04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西区行政审批局采用“加减乘除”法

全力促成“办不成”的事“办成”

 

今年6月以来,西区行政审批局结合基层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和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区、镇(街道)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分别设立“办不成事”受理窗口,采用“加、减、乘、除”工作法,用心、用情处理好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全力促成原本“办不成”的事“办成”,不断增强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做“加”法,赋予“办不成事”受理窗口汇聚社情民意新职能。结合区、镇(街道)政务服务窗口接触群众多、服务群众广特点,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办不成事”受理窗口建成直面群众的“疑难杂症”、集纳民声、承载民意的新平台,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主动倾听群众呼声,畅通群众反映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同时,对群众反馈的“办不成”的事项进行集中整理,建立“办不成事”受理台账,详细记录每件“办不成”的事涉及的行业部门、具体情形等内容,为后续推进解决“办不成”的事“办成”提供第一手资料。今年6月以来,共收集群众“办不成”的事项21个,其中服务类事项5个,民生实事类事项10个,其它类型事项6个。

做“减”法,对照台账分级分类化解“办不成”的事。群众反映的事再小,对其本人而言都是大事。为促进群众反映的“办不成”的事都能“办成”,西区行政审批局探索建立了一套“综合研判、密切协调、及时处理”的工作机制,分级分类化解群众“办不成”的事:对于简单问题,由“办不成事”受理窗口即收即转即办;对于一般性问题,由窗口报告分管领导后,协调相关部门解决;对于复杂问题,由主要领导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处理。建立“办不成事”处置台账,对群众反映的“办不成”的事,逐项落实办理责任人、办理要求、办理时限等,实行对账销号,确保每件“办不成”的事有人抓、有人管、有落实。对群众反映较多的共性问题,从工作机制层面入手,及时进行调查研究,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办不成”的事越来越少。如在疫情防控期间,针对西区清香坪街道金沙社区群众多次反映从外地来(返)攀后报备不及时、程序繁杂、增加接触风险等问题,通过对“西区社区通”微信小程序进行改进,实现外地来(返)攀人员随时随地向社区报备行程,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做“乘”法,叠加整合多方资源力量促成“办不成”的事“办成”。对于一些特别复杂、在政策法规层面确实不符合办理条件,但群众又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坚持从道德情理、人文关怀、和谐稳定等角度予以考量,整合叠加辖区内社会组织、社区公司、志愿者队伍、驻地企业等社会资源力量以及人大代表工作站、政协委员联络站、区级相关部门等行政资源力量,成立专项工作组,形成解决问题的最大合力,为办事群众“兜底”,全力促成“办不成”的事“办成”。如西区河门口街道无业居民李某某,因丈夫在江边失踪疑似死亡而陷入生活困难,但由于不能提供丈夫的死亡证明,按规定无法享受抚恤金和职工遗属生活费,也无法申领最低生活保障,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受理窗口接到情况反映后,积极协调其丈夫所在单位和民政、司法、政法等部门(单位),为其筹集了2万余元救助金,既未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又切实解决了李某某迫切的生计问题。自“办不成事”受理窗口设立以来,通过叠加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共促成20余件类似“办不成”的事“办成”,为重度残障人员、失能无业居民、特殊疾病患者、独居失独老人、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困难帮扶60余人次,临时救助30余人次,司法调解8人次。

做“除”法,强化督查问效消除“办不成事”群众的急难愁盼怨。将“办不成事”受理窗口运行情况和“办不成”的事协调处置情况纳入政务服务目标考核和专项督查的重要内容,通过专项督查、不定期抽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各级“办不成事”受理窗口和相关部门(单位)对“办不成”的事推动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督查考核结果运用,严格逗硬奖惩,为促成“办不成”的事高效“办成”提供强有力保障。全面推行帮办代办制度,将“办不成”的事纳入帮办代办服务范围,编制公布“办不成事”帮办代办指导目录,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帮办代办队伍,为“办不成事”的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委托代办、上门帮办等服务,促成“办不成”的事能够高效快速“办成”,同时确保最大限度让“办不成事”群众“少跑腿”“少烦心”,切实有效缓解“办不成事”群众的急难愁怨情绪。截至目前,共梳理公布29大类、56项“办不成事”帮办代办事项,涉及社会救助、养老、医疗、就业、公交等多个领域,累计为“办不成事”的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和帮办代办服务200余人次。